7 月 11 日是世界人口日,众多组织在这一天呼吁关注各类人口相关的问题。今年的主题聚焦于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及人口结构变化。
我们在此精选五篇 Frontiers 各期刊近期发表的文章,它们探讨了人口减少、人口流动以及特定人群健康状况在地球变暖背景下所受到的影响。
劳动力短缺或延缓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应对措施
克罗地亚的气温上升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并位列全球气候韧性最弱的高收入国家之一。一位克罗地亚科学家在 Frontiers in Sociology(IF:2.2 | CiteScore:3.8)上发表研究,通过分析确定了该国在减排潜力基础上、有助于气候韧性发展的经济部门。
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较高减缓排放上升潜力的部门包括旅游业、建筑业和医疗保健业——而这些部门均面临显著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这种人口减少趋势可能削弱该国实施气候措施的能力,或延迟应对行动。由于克罗地亚本国劳动力持续下降且创新投入相对较低,为缓解这些劳动力短缺,对移民劳动力的依赖日益增加。
作者指出,劳动力萎缩是落实气候变化减缓措施的一大主要障碍,缓解社会经济制约对于确保气候适应性发展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原文链接👇
流离失所如何加剧性别不平等并影响获取食物资源?
全球有超过 1.2 亿人因武装冲突、侵犯人权以及自然或人为灾害而流离失所。尽管所有流离失所者都处于困境之中,但女性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
在近期发表于 Frontiers in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IF:3.1 | CiteScore:6.2)的一篇文章中,南非和津巴布韦的研究人员探讨了莫桑比克的流离失所现象如何加剧女性所面临的不平等、对女性食物资源获取和生计的影响。
他们发现,在流离失所环境中,女性尤其受到与粮食生产相关的劳动不平等、性别暴力事件以及高度粮食不安全状况的影响。作者指出,尽管女性积极参与流离失所安置点的粮食系统活动,但持续存在的社会文化及结构性因素(如非正规劳动)严重阻碍了女性将劳动转化为收益并建立韧性的能力。这些因素也阻碍了她们获得儿童保育和生殖健康支持等社会保护机制。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原文链接👇
不用迁徙,就地城市化有益居民健康
当人们在不搬迁的情况下但生活环境逐渐城市化时,这一过程被称为“就地城市化”(in-situ urbanization)。该术语描述的是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变,但人口基本未发生迁徙的过程。
中国的研究人员近期考察了就地城市化对居住在新城市化地区人群健康的影响。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IF:3.4 | CiteScore:5.5)。
研究发现,就地城市化对个人健康有积极影响,其中女性和 60 岁以下人群的健康改善程度分别高于男性和老年人。研究人员指出,其背后的机制是收入的提高:随着家庭收入平均增长近 20% 以及企业盈利增加,就地城市化改善了个人健康状况。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原文链接👇
空气污染或促使人口迁移
空气污染对健康危害已被广泛证实,且老年人暴露于不良空气中时尤为脆弱。但生活在空气污染地区会如何影响人们的迁移决策?
中国的研究人员近期在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IF:3.4 | CiteScore:5.5)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分析了空气污染影响人口迁移决策的机制。
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迁移决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对空气质量的不满是重度污染城市中迁移意愿的重要推动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特征和个人属性均会影响老年人对健康风险的感知,进而影响其迁移考量。为保护老年人健康,作者建议应出台补贴迁移等干预措施,并加强健康知识宣传。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原文链接👇
优先关注女性健康,有助于气候变化下的健康分娩
气候危机带来的水资源短缺、营养不良、环境污染及极端天气事件等诸多影响,对人类健康构成严峻威胁。孕妇本身已面临更高的生理需求,对此类压力源更为脆弱。
发表于 Frontiers in Global Women’s Health(新晋期刊)上一篇研究的作者团队对 24 年来有关孕产妇在气候危机下面临的直接和间接健康威胁进行了文献综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策略。
文章强调了气候变化下女性面临的健康风险,呼吁以女性为中心的健康医疗模式。为满足孕产妇需求,应在女性全生命周期内优先提供包容性和个性化医疗服务。在政策层面,建议将性与生殖健康及人权纳入气候政策,以提升全球女性健康和福祉。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原文链接👇